Pages

Friday, August 7, 2020

【觀察】台灣的入境標準是「親美抗中」嗎? - 香港01

selasartari.blogspot.com
最後更新日期:

施政「雙重標準」,一直是蔡英文政府執政經常受到外界質疑和批評的問題,此施政原則在防疫方面也不例外。自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後,台灣在入境管制和防疫策略上,就相當強調「檢驗不能取代隔離」,因此自3月19日起,原則上任何允許入境台灣者都要居家檢疫14天,而近來在鬆綁管制後,也只有自中低風險國家/地區赴台的短期商務人士,在五天或七天後可自費採檢,縮短隔離時間。

不過,在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(Alex Azar)等美國官員要訪台會見蔡英文的消息宣布後,台灣當局隨即吹出顆「外交泡泡」,給出入境免隔離,只需配合機場採檢的「外交豁免權」。

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(右二)即將於8月9日赴台訪問,代表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蔡英文。(AP)

為何打破慣例?台灣當局的答覆,明白易懂,誰叫「阿扎爾是重要的人物」,象徵美台關係的重大里程碑。美國在台協會(AIT)也吿訴台灣說,此次訪台的美國官員為「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」。

面對美國官員的到訪,在政治、經濟上長期缺乏主體性的台灣,會特別禮遇「老大哥」,實話說,一點也不叫人意外,只是反映台灣高度親近與信賴美國的個性。

儘管美國官員是乘包機赴台,且赴台前要附上核酸檢驗陰性證明,赴台後在機場也要再一次接受核酸檢驗的確認,這樣的雙重採檢,不能說沒有注重防疫。不過回顧搭乘第二批包機返台的滯留武漢台商,他們其實也曾採取相似,甚至可謂更嚴謹的防疫措施,但他們在歷經雙重採檢陰性後,在台灣當局的「防疫考量」下,還是需集中檢疫14天才可回家。

就在台灣當局在考量美台關係,為阿扎爾開闢出一條方便赴台訪問的路時,對照大多數仍因「防疫」禁令而滯陸,遲遲無法與台灣家人團聚的兩歲以上「小明」(陸配子女),不免讓人有心酸與不平之感。根據台灣陸委會的估計,這樣骨肉分離的家庭,約有1,000個至2,000個。

從台灣當局判定「誰是重要的人」來看,這些「台灣之子」或「準台灣人」的小明,因為現在的身份是陸籍,且還身處「曹營」,因此顯然是相當「不重要」的入境開放對象。否則,他們不會成為有台灣居留權身份,但迄今卻是唯一被排除於台灣入境許可名單之外的「孤兒」。

被以「小明」代稱的「陸配子女」,他們主要是在台灣有居留權的陸配前婚生子女,或台灣人在大陸所生之子女,多在台就學、生活多年,只是尚未取得台灣戶籍。圖為與滯陸的姐姐分隔兩地逾半年的女童在陳情時忍不住哭訴:「我想要姐姐可以回來」。(中央社)

然而,當沒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,早就可基於人道考量,申請特別入境許可赴台,而在台灣內部疫情趨緩下,包括外籍短期商務人士,甚至有國際醫療需求者,都可赴台時,這些兩歲以上陸配子女「小明」想回家,卻還是「連門都沒有」。由此也反映了在價值取向上,台灣當局是把這些滯陸小明排除在最基本的人道與人權適用範圍外,而在開放入境的優先次序上,更遠次於「商務考量」和「外交考量」。

不管小明在台灣的父母與家人是如何至官署陳情,並下跪苦苦哀求「高抬貴手」,但台灣當局在折騰近半年後,才於7月15日為滯陸小明們,開了個小門縫,放寬兩歲以下的「小小明」返台。而台灣當局雖然曾表態會「逐步」、「分批」開放兩歲以上的滯陸小明返台,卻一直「沒有具體時間表」。

在台灣當局首創先例,為美國官員鋪好赴台之路時,滯陸「小明」們的返台時間仍遙遙無期,難道台灣當局是要吿訴人們說,台灣的入境標準不但有「貴賤之分」,防疫的原則更是,不論如何都要堅守「排陸」防線,為「親美抗中」的意識形態所服務?
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August 07, 2020 at 01:38PM
https://ift.tt/2XA4KRw

【觀察】台灣的入境標準是「親美抗中」嗎? - 香港01

https://ift.tt/2C8HyBY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